徐医大,新风貌,但是老问题还是要抓牢,比如近年来横扫各高校的电信诈骗。因此保卫处诚意邀请了徐州市云龙分局民警于5月10日晚19:00在主校区学术报告厅进行“防电信诈骗安全知识讲座”,对全校的安全骨干进行科普和提示。除了讲座之外,保卫处刘建海处长还针对近期校园内存在的其他安全隐患对学生安全骨干进行了提醒并提出防范措施。
在讲座中,徐州市云龙分局的李春阳警官指出,2017年全年的电信诈骗案件中,店子所立案79起,医科大学发案40起,约占51%,被骗金额累计20万元左右。从受害人年龄和性别看,女生居多,20-22岁,诈骗类型多是网络购物出现质量问题退款诈骗、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男生较少,20-22岁,多是被冒充熟人诈骗、充游戏币被诈骗。
李警官用生动的案例讲解了发生在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六种诈骗手段,分别是:1.冒充公检法类电话诈骗;2.做网络兼职刷信誉诈骗;3.网络购物诈骗;4.冒充公司、单位领导和高校教师、房东等熟人电话诈骗。5.冒充医保处、计生办、民政局、残联工作人实施的医保、生育和残疾补贴电话诈骗。6.积分兑换类短信诈骗;7.盗取QQ号码冒充熟人诈骗和利用QQ号码冒充公司领导要求会计转账诈骗。紧接着,李警官给出了简洁的“六个一定律”的防范对策:
1、接电话,自称是医保社保卫生残联拆迁办,要给你发放生育残疾住房购车补贴让你拿银行卡去ATM机上操作的,-----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让你先汇各种保证金手续费公正费所得税的,-----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医保电讯客服说你的银行卡医保卡等出问题审查资金或自称领导干部教授老师房东等要求借钱转账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只要是陌生号码,但凡让我点击链接的,哪怕短信里指名道姓的,-----一律不要点击,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伪基站可以冒充各种客服号码,客服短号发来的链接,不要点击,先打电话落实再说。尤其是积分兑换现金短信,一律是诈骗
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要轻信
最后,提醒同学们面对电信诈骗之后不要慌,发现被骗后第一时间报警,保存并提供记录汇款转出的账户、开户名和对方的账户、开户名相关凭证。如果汇款转账时没保留的要迅速到银行去查询打印凭条。如果是通过网银支付的,要迅速将手机或电脑上的转账过程截屏保存并提供给公安机关。